开云:爵士队遭遇抢七失利,憾失晋级机会,遗憾落败于顽强对手,终结梦想征程。

综合体育 126℃ 0

  易凯:由中国视协、解放军报、文化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电视剧《热血军旗》专家研讨会现在开始。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与会的嘉宾和媒体。(嘉宾和媒体介绍)

  制作方准备了一个五分钟左右的片花,我们现在看一下。(视频播放)

  下面请本剧导演张多福谈一下创作体会,大家欢迎。

爵士队遭遇抢七失利,憾失晋级机会,遗憾落败于顽强对手,终结梦想征程。

  张多福: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今天非常地高兴非常地激动,感谢所有关心我们《热血军旗》这部电视剧创作的领导还有来的嘉宾还有一些最后为我们把关的一些专家和老师,今天真的是这部戏能够在央视一套播出心情非常地激动,这个戏是去年大概五六月份接到了剧本,因为我是原来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所以我对这种革命历史题材比较喜欢也比较热爱,特别是那个时期很多的故事,很多的英雄先烈的一些感人的故事,一直在给我一定的鼓舞,所以特别想把这些故事能够很好地通过我们的工作,给它拍出来,呈现给观众。

  从去年接到这个剧本之后,我们就先进行对剧本的创作修改,最后为了更好地能够还原过去的场景,我们最后在选景的时候大概跑了七个省,最后到江苏浙江一直到江西还有广东所有故事发生过的地方我们都去了,最后包括里边拍摄火车的场面都去了东北的辽宁铁岭那一块去拍摄的,整个行程将近有将近七千公里,还有一个我们这个戏是我一个很特殊的戏,时间长度不太长,但是那个时期历史人物特别特别多,有些是我们这个年岁知道的,有些很多先烈有的是我们不知道的,都是通过这部电视剧查找很多资料对他们逐渐地去了解,为了能够更好真实地去把这部戏给拍摄出来,最后我们查找了所有我们这个戏里面涉及到将近五百个人物是有名有姓的,就从24年一直到29年整个阶段所有涉及到的这些人物,有些可以从资料里面能找到他们一些照片,基本上我们很多演员尽量都是依照过去老照片来去选这个角色,因为有些人物是离我们很远很远,包括我们剧组很多工作人员都很认真地是想把这个工作做到位,人物众多,最后我们知道了解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人物形象都是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里面见过的,还有很多像更早一点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像蒋先云等等很多那些更早的先烈们,大家没有太多的印象,完全是通过一些资料来去查找去验证。

  最后我们跨越了这么多省到了这么多地方去拍摄,整个全组人在拍摄过程当中就一直强调要拍一个精品进央一黄的,一直在这样去要求我们的演员包括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很认真在创作,特别是这部戏到了后期阶段,一直也得到了重大题材办还有得到中央电视台一直给予的指导,我们在修改过程中,最后在审查过程中得到了中宣部的领导专家还有重大办的一些专家老师还有中央台包括军事这方面的一些领导,给予我们的支持指正,使得我们能够在后期的制作上,很顺利地把这个《热血军旗》给它制作出来,现在能够跟广大的观众见面,今天赶到会场主要来就是想感谢所有为《热血军旗》给予我们帮助给予指导的领导们、专家们还有各位老师们,还有今天来的新闻媒体们,多多地感谢你们多多宣传我们这部戏,因为现在需要这种正能量,需要现在很多年轻人多了解一些这种革命先烈的故事。

  我觉得我们这里边有很多很感人的地方,都是想通过我们这部影视作品还有很多的文章来引导人们去来欣赏去看这部作品,在这里非常地感谢,我本人很激动,能有这么个作品,这可能也是我从事导演这条道路,可能也是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在这之前我拍过《寻路》、《便衣支队》都在央一黄很多地方加上八黄播了一些戏,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想多一些拍一些这种有正能量传播的戏,我下面将要拍的是《奔向延安》又是一个央一黄的戏,还在努力,通过这次后期专家们给我们提供很多意见,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确实有时候我们的思想上各方面有时候虽说是在艺术创作上重视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学习和去提高的,所以希望今后我个人的一些作品能够更好地去传播一些正能量,多做一些这方面的贡献,谢谢,谢谢所有的来宾,所有的领导。

  易凯:请荣誉出品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发言,大家欢迎。

  徐光辉:尊敬的各位专家,影视界评论界的老师们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来参加电视剧《热血军旗》专家的研讨会。今天可以说是我们影视界的高朋满座,在座的专家学者都声明远播,这次我们来参加这个研讨会主要是作为荣誉出品方的代表,在这里我首先对《热血军旗》的播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热血军旗》的创作团队播出的频道、制作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热血军旗》像英雄的人民军队,这是一部红色史诗的剧作,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去过,也看了前面播的三集,今天可能播第四集,要跟这边的导演制作方包括捷成的董事长他们也做了多次交流,这个片子我总的印象当时在交流的时候我就有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记的来路的民族同样是没有出路的,这个片子我总的看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体现出我们新型人民军队创建的峥嵘岁月的历史,如果说继续先进引用总书记在建军90周年的一句话“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这是我对这个片子总的一个认识。

  从这个片子的诚信方式上,我感觉到它拍出了精诚拍出了气派,也拍出了神韵。《热血军旗》与常州有着深厚的一些渊源,一方面常州有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广州起义张太雷在广州起义的牺牲了,今年12月也是他牺牲90周年,也是我们建军90周年,明年是他诞辰120周年,我们常州方面和江苏方面都要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另外的话常州也是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的,特别是以常州三杰的精神为引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另一方面《热血军旗》大部分的场景是在常州设置完成的,大部分是在常州的,去年9月28日《热血军旗》在常州西太湖的影视基地正式开机,并在此拍摄了完成了一系列大的场景,大部分场内的戏,可以说这部戏也很好地激励和传承了我们常州的红色文化基因。

  借这个机会我也简要向各位专家和朋友们介绍一下我们常州,常州是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我们长三角美丽的江南,是全国的文明城市,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在三千多年前,我们常州有一个季礼,我们常州人都专称它为人文始祖,是以诚信著称,同时常州也是齐梁文化很的故里,另外大运河蹒跚而过,也有了运河文化,所以说也是多重历史优秀文化交汇的一个地方。这些以常州三杰为代表,同时我们常州还有新四军江南的指挥部,都在我们常州江南指挥部那里直接的新四军的兴建新四军的工作,另外还有传奇他们张倩还有楚青(音)两位革命家都是在我们常州相识并且喜结连理。另外常州还有盛宣怀等、刘国钧等一批近现代的一些名人。虽然我们是工业明星城市到我们常州智能制造,也体现出我们中国近现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产业的一些基本的脉络都很清晰,有一些工业文化遗产也相对丰富,这些都为我们现代主旋律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一些生动的素材。近年来我们常州也在大力地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特别是以捷成世纪和西太湖影视基地为代表,加快地打造影视剧的投资、新媒体版权代理交易、影视教育培训、艺人影员编辑、影视旅游开发等文化影视的产业。这部我们《热血军旗》也可以说是在常州我们捷成和西太湖共同出品的主旋律题材的剧作。在此我也真诚地邀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朋友们,有时候到常州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也尽力为各位专家为影视界的朋友们,创造创作的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们,对《热血军旗》出品的关怀和指导,谢谢大家。

  易凯:请联合摄制单位、中共金昌市委副秘书长边明星发言,大家欢迎。

  边明星: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同志们,大家好,我是甘肃省金昌市的副秘书长边明星,今天参加我们电视剧《热血军旗》研讨会,我感到非常地荣幸,在庆祝建军90周年,吸引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由中国作家协会委员、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金昌市作协名誉主席陈玉福编剧,中国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作为联合摄制单位的大型电视剧《热血军旗》8月3日晚上在央视一套晚上黄金时段隆重播出,这是我们甘肃省的荣耀更是我们金昌市的荣耀。陈玉福主席是我们金昌市的特殊人才,也是一个多才的作家,共写了一千多万的文学作品,我为我们金昌有这样的名作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借此机会我代表我们中国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对电视剧《热血军旗》隆重播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关心支持宣传经济发展社会的摄制组、艺术家全体艺术人员和各界人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热血军旗》全面系统、正式地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伟大的建军篇章,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光荣历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军思想和建设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热血军旗》主题鲜明、立意挖掘深入,基调高、人物塑造鲜和,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历史一部比较完整优秀的电视剧。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播出《热血军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热血军旗》播出我们已经通过我们地方的媒体管委宣传,并且号召我们全市人民观看,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我们金昌市是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的背后,是丝绸之路经济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誉为中国的镍都,我们金昌市盛产镍,在我们亚洲是第一位的,在全国特别是这个镍就用在我们工业上来干,被祖国誉为镍都,邓小平同志到我们那儿去以后称是“中国的金娃娃”,近几年我们市委市政府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坚持把发展以队伍文化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绿水转型发展的不重要突破口,进行打造紫金赏花、骊靬揭秘、工矿探奇、乡村寻美、祁连揽胜、沙漠历险(音)六张名片,我们也是全国的文明城市,国家的卫生城市,还是国家的全国的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中国金昌镍都正在向花海飘香、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绿城和旅游新城大踏步地迈进,借此机会我也真诚地邀请各位朋友经常来观光旅游作客,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发达,谢谢大家。

  易凯:请本剧项目统筹、编剧陈学军介绍本剧的创作情况,大家欢迎。

  陈学军: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我作为项目统筹和编剧之一,用五分钟谈谈项目运作和电视剧创作的体会。

  这三点就是初心、创新和审查。我是参与《热血军旗》这个项目运营时间最长的人,大体的过程是2011年我代表南方台和蒋卫岗先生开始合作,并且通过广东局和广东省委宣传部向咱们重大办报的立项,然后在重大办的指导下继续创作剧本,2015年南方台已经合并到了广东台,由广东台和蒋总的公司以及熊城先生的中视精彩公司签订了这个联合摄制的合约,到了2016年剧本通过了重大办的审查,由广东申报立项,这个时候我到了南方领航工作,南方领航和熊总的公司签了联合投资摄制这样一个合约,然后到今年的5月完成片送广东局审查,6月8日送到总局来审查,6月25日我和导演还有后期的团队修改送审直到今天。

  第一点感受就是初心。我作为《热血军旗》团队中的一员感受最深的就是,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的人都带着这样一颗初心,就是歌颂党和人民军队,弘扬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因为这样的题材场景角色都这么多,想低成本拍是根本拍不好的,但是投资这么大审查这么严、利润空间又明摆着,那为什么投资方不去赚别的钱要去做这个项目呢?为什么我们导演听到建军大业这几个字就来了呢?为什么很多演员愿意降低片酬出演,这当中当然有制作总监还有制片人的面子,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人民军队怀有的这样一个情感,否则坚持不到今天,当然制作中我们得知本剧列入了中央17号文件,大家都觉得是无比荣耀,央视播出之后,我相信这个会成为团队每个人职业生涯当中一个里程碑。

  第二点的感受就是创新。剧中涉及的所有大事件都是此前在其它的剧本中或多或少地表现过,如果传统题材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处理,没有创作者独特的发现,就不能适应当代观察的审美需求,咱们往大里说,那就没有在实践中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所以这里我特别要感谢重大办,帮助编剧提炼了本剧要回答的三大主题,并且调整了情节的起止点,我个人的认识就是如果不忘前延伸到黄埔军校这个时期,普通观众是很难理解我党创建初期对于军事的认识和探索有这么回事,如果不往后推到古田会议,也交代不清楚人民军队的宗旨和性质是如何确立的,这个才是建军大业的完整脉络,才是题材赋予创作的独特空间。

  感受最深的第三点是审查。所有电视剧的完成剧本都是在审查意见中定稿的,很多公司拍完了就不会有人整理播出的本了,但是我一直很重视的,所以九年前可能我和姜伟老师出的《创世纪》那本书大家应该也看过,那个其实最初的想法就是整理一个播出的完整本,我从《热血军旗》学习到的东西包括不限于对于重大革命题材创作和历史素材关系的再认识,既定话语体系对于反派人物的表述要求,当审查制度作用于项目运作,说白了还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问题,还有舆论环境对审查尺度的影响等等。一句话总结一下,真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从建军大业创作到《热血军旗》的播出我们还没有完整版的剧本,我衷心地希望这次研讨会以及最终完成审查,就我个人而言,能够深化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提高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所在的公司和广大观众。

  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广东台和南方领航感谢所有合作方,感谢所有帮助过这部剧的人,谢谢你们。

  易凯:下面请播出平台方,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项目部副主任王浩发言。大家欢迎。

  王浩:首先代表播平台方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感谢出品方在中国解放军建军90周年这么一个重要的节点上,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部有创新有分量的一部作品,习总书记在今年八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军队90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奠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红色基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热血军旗》这部电视剧是第一次用艺术的形式,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思想的形成脉络,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主线清晰层次鲜明地回答了为什么建军、如何建军及建军建设一支什么性质的军队这三个关键的问题,展现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河坝阻击战以及朱毛井冈会师、古田会议等历史节点的标志性事件,这部戏经历了修改和审查上一些程序,名字也从建军大业改为了《热血军旗》,我们央视项目部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领导的指示,认认真真精心准备落实中宣部的宣传指示精神,然后做到了现在的修改,目前还在修改和入库的过程中。最后感谢中宣部、感谢总局、感谢重大办的专家为这部戏作出的重要的指示,也感谢所有为这部戏付出的同志,谢谢大家。

  易凯:下面请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吕国英发言,大家欢迎。

  吕国英:非常感谢。《热血军旗》所反映的这段历史是一部红色史诗,属于重大题材、宏大主题,历史重,应该说是一部好戏,也是一部大戏,是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展现红色文化的好戏,是献给建军90年的重头戏。

  大家也清楚,当下在清除艺术乱象存量的情况下,这样的好戏正戏是多多益善,真得弘扬。因为这个《热血军旗》这个题材属于历史戏,历史戏它为大家所熟知,所以创作困难很多,作为受众期待也特别多,近年来相关的艺术作品应该说不少,尤其是影视作品,为艺术再创作带来不少挑战,所以就是做这么一部戏,不管是剧本还是拍摄,所创作的空间不多,关于历史戏实际上它面临的挑战一个是怎么样挖掘历史真实,怎么样认知历史真实,也有一个如何演绎历史真实的问题,说得清楚一点,就是如何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关于怎么样解决好这个挑战呢?我们常说的有这么几句话,一个说历史故事要有现实的视角,要注意未来的关照,这是一点。第二点是历史的结论,有一个当下的警示,也有一个未来的启示,现实视角是什么样的视角,未来的关照又是怎样的关照?当下警示是什么样的警示?未来启示又是怎样的启示?这个就是历史戏所带给我们的挑战,看《热血军旗》这部戏也从不同的程度角度也演绎或者是解读了这些启示,我觉得这是一个成果,某种意义上也是影视剧创作的一个创新,所以也非常感谢在建军90年这么一个时间节点上有这么一部好戏能够在央视黄金时段频道播出,我们希望它获得更多的正效应。同时我们解放军报作为这次联合主办方之一,我们也认真宣传这部戏,使这部戏为更多受众所了解,谢谢大家。

  易凯:下面请军事科学院原军史部部长王福成点评,大家欢迎。

  王福成:先让王淼生说吧。

  王淼生:刚才上面主办单位主创人员都介绍了这个剧的拍摄过程,好事多磨,就是向精品靠拢提高的一个过程。《热血军旗》是列入我们中央庆祝90周年一个17号文件的一个献礼片,过去叫《建军大业》。我这个发言我和王部长我们俩联合发言,讲错了我负责,讲对了就是王部长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做了一点点工作,受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的指派,我们俩先后在南京北京两地审过了52集,他在重大的时候审过那个本子,后来又审过了40集,在这儿又审了40集的前20集,双改后的14集,现在还有16集咱们没看。这次又应邀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王部长指示我发个言,我们两个都认为这部主旋律的红军大片获得了成功,它是一个正片、大片、严肃片、创新片,所以在3号隆重上映,应该是可喜可贺的,通过这个上映我们现在光看了两集,我觉得这个片子之所以成功,我们俩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个是中宣部和军委政治工作部的关心重视、直接领导和指导修改,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领导小组专家们的全力支持、鼎力帮助,他们从剧本到生成片都认认真真贡献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这部片子的做成贡献了心血;第三个要点赞的就是我们的创作团队,怀着对党和人民军队无限热爱的政治热情,锲而不舍、精心打磨的工匠精神,这部片子从策划到编剧从52集到40集到14集到30集,最后完成了主旋律的恢宏大片,这个工作做下来不是咳嗽两下就能成的,要付出代价的,如我所视他们是日以继夜,所以他们这种对党对人民对人民军队热爱的这种精神和这种实干家的干劲要值得我们点赞!这是我讲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两个人仅从这个史的角度谈一点我们在审查过程当中包括这两天看的一个感受,不一定正确。

  我们感到的第一点就是该剧主题鲜明、主题突出,围绕建军伟业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人民军队创建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历史转折点和关键点,充分发挥电视连续剧规模叙事的特征及优势,以影视艺术的形式在在寓教于乐中向广大受视观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革命军队的艰辛历程和奋斗牺牲,进而诠释和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建军、怎样建军、建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军队向何处去的四个重要问题。就我了解,好像为什么建军、怎样建军、建什么军队是咱们李司长提出来,我们加了一个军队向何处去,这个问题它给了我们暗示或者说一个展示,所以我们就加了在你的基础上,当前的历史意义我就不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方面都很清楚,但是我觉得这个片子重大意义它现实,为什么呢?就我们了解和我们经常交谈都能感觉到,在今日中国商品潮流之下,由于我们这些年教育的缺失,我们不能说70后、80后、90后,甚至现在50多岁近60多岁的人,你问问他解放军怎么来的,不一定都很清楚,有的清楚,一说解放军可能是三种情况,第一个解放军就是南昌起义来的,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是说解放军就是解放军来的,还有一种解放军哪来的和我有什么大关系,这里面就是我们多年缺失教育,我们现在这些孩子们包括我的孩子快50岁了,这是干啥的?他就不知道还有北伐军还有解放军还有国民党军,当然这也属于个别的,但是据我了解,有一次在武汉调研讲的是董存瑞是谁?董存瑞不就是打碉堡的吗?所以他真的对我军的历史就是我军怎么来的,不一定知道,都是现在因为我们习主席上来就讲解放军到哪里去,现在一直在强调特别90周年,就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确确实实是我们搞党史军史研究同志的一个忧愁,不知道解放军是怎么来的,这个片子的意义显然就在这儿,我刚审了一个电影,他干的时候就提出来我们特委书记跟一个人讲,说我们再也不能搞兄弟残杀了,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红军时期我们是兄弟残杀,是吧?这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还有否定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这些,另外还有丑化否定毛主席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甚至有人提出如果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不残杀,我们中国比美国还强,等等这种思潮,在我们社会里面不能说已经泛滥了起码也有一定的严重性,这就影响了我们国家将来向何处去我们军队向何处去,就是一个军队一个战士坐个车买个票优先,你凭什么优先?所以这个我觉得它的现实意义,这个片子本身历史意义很强,但是它的现实教育意义更强,我觉得这个片子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解决什么问题呢?第二个就是理清了北伐军和工农红军的性质和关系。我刚才前面讲了,我们现在中国的人群里面老中青这里面,熟知我军战士军史的不是很多,乃至全员不知的人大有人在,有的人有误区或者说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解放军的前身就是国民党军,国民党军的前身就是北伐军,所以我觉得这次这个片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理清了这个关系,解放军不是国民党军不是北伐军演变过来的,但是它和北伐军又有关系,这个毛泽东主席朱德总讲得非常清楚,大革命合作,咱们准备了红军的种子准备了红军的领导者共产党,准备了革命战争的群众工农基础,现在的关系觉得好像要么解放军就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为标志的各地武装一百多次武装起义,所以我觉得这个片子理清了这个关系,也有一些说我们解放军现在的解放军90年它和黄埔军校和铁甲车队和独立团它有着关系,但不能说解放军就是它直接演变过来的,就这个片子终于把它理清了,分清了两军的性质,国民革命军它是反地反封建在早期,后来蒋介石叛变以后性质也变了,解放军我们的性质是实行革命战争,解放中国的工农大众,建立民主政权,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我们讲的这个片子给我们感觉这是第一点。

  通过这个它的现实意义就是非常有针对性地批判或者是回击了,某些社会当中比较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丑化军队英雄人物和否定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了23年战争的这么一种思潮,我觉得它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随着这个片子的不断播出,它的意义越来越显示,更充分显示出来。这是我们俩第一点感受。

  第二点就是这部戏通过艺术的形式,揭示了人民军队从哪里来、干什么,然后要到哪里去,这个就是我们以生动的画面和画龙点睛的旁白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亿万观众,就是人民解放军从哪来的,干了什么,要到哪里去,解决了这么三个问题,刚才有一位领导同志讲到了习主席讲的,这个片子诠释了习主席这个话,它原来就是这么做的,现在习主席这么一讲它正好是一个诠释,说明这个片子已经抓住它的意义了,这三大起义为标志的武装起义是发端,三湾改编是奠基,古田会议是定型,但这个片子也告诉我们发端奠基不是终点,定型也不是定论,我们军队还要到哪里去,这个片子基本给我们指出了发展方向,我们片子里面看了它就告诉我们这个片子怎么来的,人民军队怎么来的,它艺术地再现了南昌起义军南下失败,朱德、陈毅、王尔琢领导73团余部,艰难辗转湘赣粤边,湘赣边秋收起义军失败,毛委员领导三湾改编,毛委员规定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和六项注意,朱毛红军胜利会师井冈山,这里面去掉一个八月失败,我觉得有个八月失败就更完善一点了,毛委员与刘安公建军之增及古田会议的召开等等,这些历史事件就深刻地告诉我们亿万观众,人民解放军或者我们叫人民军队建军问题仍然在路上,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习主席这次在沙场点兵和90周年讲话当中讲的“向何处去”,对习主席的讲话进行了一种诠释和注解,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建军不容易,建军是90年了,现在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党任务的转变,军队它的任务它怎么建设,这里边就从这个告诉我们,我们军队是要向前发展的,建军是仍然在路上的,这里面就要强调什么东西呢?影片里面特别强调一个建军讲了三点,正好是习主席讲的,第一点听党指挥,我们这个片子从始至终都是人民军队是共产党独立建立和领导的;第二点就是要能打仗打胜仗,我们这里很多都是要毛泽东秋收起义后的部队整编以后就能打胜仗,南昌起义余部南下,三河坝战斗,包括后来井冈山会师,反进剿反围剿这里边,虽然没有独立镜头但是通过一些叫你们去想象的空间,告诉你们军队建设永远在路上。所以同时这个片子它向人们也指出了一个,或者给人们一个想象的方向,就是在新的历史人民军队要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其中主要抓三个核心的东西,这是我们电视剧里面特别强调的,第一个就是坚持发扬古田会议,确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第二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增支,第三条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军队,这个性质不能改变,第四个就是要时刻准备打仗打胜仗这个根本任务。我想这个片子我们俩觉得它的现实教育意义大于它本身反映的历史事件,在这两点上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易凯:感谢军史专家王淼生的点评。下面请王部长点评。

  王福成:我再补充几句。补充两个意思,一个就是我一个体会,剧组这个敬业精神,对我是很有教育的,敬业精神可圈可点,创作耐力这个承受力可圈可点,剧本第一次讨论是2013年的9月份,不算前头的剧本准备时间,到现在是四年时间,现在8月份四年时间。这期间对剧本也好和成片也好,修改量是比较大的,是大调整大修改大增生,剧组同志就是不厌其烦、无怨无悔、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吸收各种不同的意见,刚才王淼生同志讲的就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认真修改反复修改,可以说就是修改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都是很慎重的,可以说下了一个大功夫苦功夫,加班加点,为了改一下那个旁白,晚上加到两三点,加班加点干这个事情,我觉得这种敬业精神可以称作叫创作耐力,就好剧多磨,过去说好事多磨,这个好剧也是多磨,四年磨一剑或者是几年磨一剑剧组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觉得没有这个耐力没有承受力这个剧本是拿不下来的,正因为有了这个创作的耐力才有了今天精品制作的成功,这是第一点想法。

  第二个想法就是这部电视剧旋律高昂、英勇奋进,自始至终就是从第一集到结尾,始终闪耀着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就是说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发展壮大,这是电视剧的一个灵魂,刚才都讲了。这个军魂就是党对地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力量之源、生命之本。我想就是看完整个剧以后就知道铁甲车队为什么叫铁?为什么说三大起义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因为革命的火种像南昌起义留下朱德率领的阻击战以后,火种怎么保存下来的?新型人民军队新在哪里、新在什么地方?另外无数革命先烈为什么视死如归,这是他们一种共同的信念,再就是为什么说在革命战士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习主席讲话里讲的三句话。我觉得人民军队就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准备探索阶段,也就是从1924年开始发展到新时期就是三大起义到古田会议成熟定型,都来源于党的领导伟大力量,来源于共产党人的崇高信念和崇高理想,可以这样说就是闪耀的军魂是这部电视剧的核心价值,也是这个剧能够成功一个主要的内在元素,也是剧组同志的匠心所在。

  王淼生:我再补充一点,因为后面的片子我没有看,我就提一个建议,如果说我们只讲三大起义这是不妥的,三大起义是标志,我们要讲我曾经跟我们老蔡那天跟杨学军也讲过,因为我不知道后面我不知道加没加,“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八七会议通过了湘鄂粤赣四省秋收暴动计划,此后,我党独立领导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党独立领导创建人民军队开展土地革命,是建立所谓政权的新一代历史时期”。一定要加这一个,如果说没有这样一段话,光讲三大起义建军这是不妥的,将来鄂豫皖怎么办?湘鄂西怎么办?……怎么办?还有彭德怀怎么办?还有中国土地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那个怎么办?这都是我们八七会议以后起义的一百多次起义,才凑成了我们人民解放军,土地革命就一师一军一团最后成了红十军团了,怎么发展起来,我不是说强加,我上次讲确实要告诉人们一个,我们建军不就是这三个地方建的,是一百多个起义以后最后保留下来的工农革命军编成红军,然后编成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还有红七红八军等等,还有红十集团军慢慢才凑成我们,1930年5月我们才正式成立了大队伍的建军团建方面军,因为后面我不知道改的时候有没有这个东西,一定要强调一下,因为三大起义是标志,广东起义最后一个人没了?你一个师跑到澎湃那个地方最后都跑了,那些师长徐文田(音)都到中央去了,一个人可能就没有了,所以我就插一句,我不知道后面改的,我觉得要强调这一点,仅供参考。

  李京盛:都加上了。

  王淼生:旁白都行,打个字幕。

  易凯:感谢两位军史专家的点评,下面请张琦老师点评。

  张琦:刚才两位我们的军史专家王部长王淼生同志我们都是重要革命历史题材小组的战友,我们基本上可以说与这个剧组如果说2013年,我还忘了是2013年看了两次50多集的剧本,又看了52集的完成片,又看了40集的完成片到现在开始完成30集的片子,可以说这个剧的创作之路,我那天说你们要最后攻克这个难关拿拿出南昌起义百折不挠、走向胜利的精神,完成最后的冲刺,我特别欣慰的是在八一建军节前后这个节点上,他们不顾辛劳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终于使特别重大历史题材问世了,我因为跟他们一路走来,也感到为他们欢欣鼓舞,也庆贺他们最终实现了愿望。目前播出的片子,我认为以更加鲜明的主题更加清晰的脉络,更加突出的重点更加生动鲜活的表演,更加准确凝练的解说,更加起伏跌宕节奏,以电视剧这一艺术形式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前创建的历史,回顾电视剧《热血军旗》原名《建军大业》,几年来创作实践走过的曲折道路,我认为再次说明了艺术家不为利益驱动、精心创作一部导向正确、史实准确和富有感染力的弘扬我党我军特别重大题材的电视剧,不是不可能的,该剧是一部有思想内涵、有厚重历史、有鲜活人物形象的优秀作品,因为我给它总结了,因为看得多了重大题材也有特点不一样,有共性也有特点,该剧有六个方面的特点具有主题鲜明突出,史实基本准确,填补某些空白,人物造型鲜活,虚构大体合理,文武戏交相辉映的特点,有一定的史诗品格和艺术感染力。我觉得我们这些年来也看了很多剧,具有史诗品格是很高的一种境界,我觉得这也是近年来刚才张多福导演说的,一个梦中一种追求,也是我们全剧组刚才一路研讨过来的瘦瘦的制片人,他的心结一定要追求大气辉煌同时又生动感人,我觉得这个戏做到了,实在不容易,忠于历史是由于政治历史特定的定位决定了它的思想性和它的史诗品格,但是要同时好看有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不容易做到,但是这个片子我觉得基本做到了。我把这几个展开说一下。

  第一主题鲜明突出。该剧从头至尾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领导的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事业,给予了热情的讴歌,基调是昂扬向上的,对在大革命洗礼中成长起来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人物给予生动准确的刻画,这也不容易,有人是生动了瞎编了不准确,有人准备了呆板了不好看,这个是非常难结合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剧可以用生动准确四个字来定位他们对领袖人物的刻划。对在水与火的斗争中,诞生的人民军队及其多位优秀指挥员给予真情的展示这也不容易,有的突出了中心人物面上的群体的英雄人物就难做到难俱到,有的注意了张三李四可能姓王的姓秦的演的就干瘪了,群体形象很精彩不容易,对反面人物蒋介石国民党新军阀的形成,和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野蛮屠杀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鞭笞,这个也不容易,光写你的伟大你的伟岸,你的对手如果很窝囊,或者很干瘪或者很矫情或者很嚣张都是不行,我们看了很多戏都在这个度的掌握上出了毛病,但这个戏反派的群体形象和代表人物掌握得也不错,对手强大你才能显得更强大,该片虽然承载的历史容量比较大,但是把握各种社会人物关系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基本准确,这也不容易做到,体现了编剧和导演的,我认为有一种宏观驾驭能力,无论是演员的形象演出和必要的画外音的提示,政治分寸的把握,应该说比较到位,因为后人写历史还原历史要求艺术家对历史精通,对政治分寸度的把握是对他政治思想的挑战也是对他艺术修养的一种挑战,有的片顾此失彼,这个片第一个完成片拿出来,大家前面走了很长的弯路,以至于到最后修改得狼狈不堪这是一个过程,这个把握得还是不错,就是还是有相当的功夫和一定的眼光,这是第一个主题鲜明突出。

  第二史实基本准确。该剧以详实的史料、丰富的故事、入微的细节给观众诉说了近一个世纪前,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人怀揣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梦想,建立与国务院的统一战线,推动工农运动的兴起,参与北伐开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至于遭到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的血腥镇压,不得不拿起武器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起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现在有些人质疑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历史,该片很好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要不要开展武装斗争,怎样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一支什么样的武装的问题,就是刚才王淼生同志说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我认为历史虚无主义一个表现就是对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去推翻三座大山采取一种武装斗争的形式,不得不进行血与火的斗争,也有质疑,甚至对土地改革也有质疑,就是我们今天取得的胜利,今天世界各国的关系还有国内的这种已经不存在阶级和平多年,有些人就认为我们当年的阶级斗争就是人为的,这是错的,不是人们强加于你的阶级斗争,而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不让工农阶级生存才有了反抗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才有了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去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这个潜台词这个是用艺术形式进行了回答。

  第三填补了某些空白。以往我们看过南昌起义的片子、秋收起义的片子,就是电影还有电视剧都有,但是这次要完成阐述建军大业这样的主题,把两大起义合在一起给予充分的表现,确实还是不多见,这不仅因为两次起义是我们党在历史重要转折关头,前后相继发动的重要事件,而且就建军这一主题而言,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以后,毅然向井冈山进军,在井冈山建立起革命根据地,朱德同志领导南昌起义失利后的部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也登上了井冈山,实现了朱毛的会师,完成了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奠基,这两条线都非常突出,而且他们空间和时间的交错,正好说明了同时在对国民党这种反抗中,找到了建立根据地,建立人民武装,打出共产党的旗帜这个必要性,这个两大起义虽然表面上被国民党反动派镇压了,但实际上却是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最终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和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横空出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世界开辟了更加正确和坚实的道路。

  第四人物塑造鲜活。该片虽然选材于历史事件,但没有给人留下编年史流水帐的感觉,我们看过的片子里有的就是在写流水帐,有的由于事件纵向的深入就缺少一种艺术故事的结构,特别是写事件不突出人物,或者写人物没有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脱节,而这个片子看似写事件,但是站起来的是一批英雄,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占据历史舞台中央的人物,该片出现了五百多个人物有名游行的就有二百多位,就真实的正面人物而言,我党最早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朱德等的形象应该说较为逼真,做到了形神相似,而现在我们重大题材里遇到的有的特性演员外在不像内在更缺乏,这个片子在演员的选择上我认为是很精心的,演员的表演能看出他们的敬业和他们对革命英雄情节的把握,除了最高层面的几位主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外,做到形神相似特别是还塑造了我军最早的一批将领,叶挺、贺龙、叶剑英、陈毅、刘伯承、卢德铭、王尔琢、林彪、陈赓、粟裕、徐向前、罗荣桓等,个个我认为不是小鲜肉,是神采飞扬、英气十足的男子汉,我党著名的革命先烈、蒋先云、陈延年、张太雷、恽代英、瞿秋白、罗亦农、蔡和森、澎湃、杨开慧、向警予、贺子珍都饰演精心、符合角色的本然,彰显了一大批红色精英为真理而献身的报国之志和过人风采,我认为这也不得了,因为让今天的青年人,这里的基本上也是扮演者都是三四十岁五十岁以内,他们去把握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崇高理想的追求和一种情节一种骨子里的一种气质是不太容易的,因为过了六七十年的和平生活,但是这个演员就是可挑剔的不多也不是一个不能挑剔,但是这么大的概率出现群体的英雄人物,能够角色到位,而且互相之间的交流是搭得上戏,是同一层次的人物,彰显了他们的这种过人风采,是非常不容易的。另外也得说点反面人物,青年蒋介石的扮演是个新演员,应该说大体成功,演出来蒋介石狂妄的野心阴暗的心理和毒辣的手段,当然最后剪掉一些过分的动作,这个基本也是站得住的,还原历史时代也很重要,反派人物也有一个从初中走向后来结局的过程,国民党军政要人和其它反派人物的表现也基本符合他们的身份和定位,就是说你选的角色你要演的人物像那么回事,这很不容易。

  第四虚构大体合理。该片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同时,较好地设计了虚构情节和虚构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朱德等主要人物的表演在基本忠于史料的同时给予一些合乎情理的情节设计增加了人物内心的描写,这个选材也很不得了,过去我们遇到一些选什么样的历史真实很重要,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在艺术真实的还原他本人一些行为特点,也不容易,选好了写好了也不容易,有的戏是瞎编,这个编得合理,是这个人物该做的动作该说的话,这也不得了,使人看了有血有肉有张力。革命领袖和伟大人物最初的人生道路与常人一样面临选择和考验,大浪淘沙,成功者关键在于选择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并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地去奋斗,最终就能创造出常人无法企及的辉煌业绩。另外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受该剧虚构了张琳娜这位在南昌起义前后成长起来的女性人物,集中了代表的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一批优秀女共产党员的形象。这个剧本的时候是不成功的,走偏了,现在的完成片是成功的,所以我也给他点个小赞。

  第五文戏武戏交相辉映。这是一部反映革命斗争的戏,离不开敌我双方战场的厮杀,也离不开战争双方最高决策者的斗智斗勇,过于表现战争的血肉场面与和平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不合拍,会显得过于惨烈,要是战争双方心智和勇气的较量而不见硝烟的战场会使人感到是纸上谈兵,胜败都轻而易举,革命历史题材有两个偏向的戏确实有,而这个戏能够文武戏的交辉这种场景的切换,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走向建军之路的艰苦卓绝的这种辉煌业绩和艰难曲折的道路,我认为从艺术和艺术表现力上导演编剧还有演员们,都是下了苦功夫,较好地处理好了这么一个关系,这是我在参与这个剧组,陪伴他们看着他们最后拿出这部瞩目期待的这个剧的心情。

  但是也想说一点小小的感觉,因为我们看了52、40,30没有全看,但是也知道大体的压缩过程,凡事有利有弊,30集现在上来讲大革命失败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好的是直奔主题,南昌起义出现了,但是从思想线上找,还有从我们革命干部配备的军事人才的培养这两条线上,从大革命中期以后就开始有了,这种探索的味道就少了,就是说一个事情突出了有突出的好处,但是如果历史积淀的就是说一二三四走到十,它这些节点如果有一定程度的展现并没有坏处,所以这个只能说有点小遗憾。

  易凯:下面请沈学明老师点评,大家欢迎。

  沈学明:我也是参加了这个剧本的磨合和完成片的一个磨合过程,我是觉得主创人员相当地不容易,这是这一路走来,我印象里边这也是我参加重大革命题材领导小组工作,创作难度最大的一个作品,为什么说它难度大?刚才几位老师也讲了,它涉及的历史含量太大,而且这一段的历史是非常复杂的一段历史,涉及的党纪关系人物关系,怎么拿捏一个妥当的分寸难度是非常大,我记得剧本就颠覆性地修改了三次,光我看到的修改本我想是不下两百万字,完成片拿出来以后又是有颠覆性的修改,就这么一路磨合我觉得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拿出了这么一个优秀的作品,这个与广大观众见面,非常值得我向主创人员表示祝贺。这部电视剧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艰苦历程,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军、怎样建军、创建什么样的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倾情讴歌了第一代共产党人前仆後继的使命担当,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品质和历史启迪的优秀作品,这是我对它的一个评价。

  今年八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90周年,这是一个大日子。以往每逢这个节日都有纪念建军的影视作品问世,可以说关于建军题材的创作,已经创作了多次,我们这个《热血军旗》不是这个首创,那么它现在在荧屏上看到的《热血军旗》它的新看点是什么,我从两个方面来讲它创作的新意。

  一个30集电视连续剧《热血军旗》,第一次将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它地方的多次起义放在一个创作框架内,这个是第一次。习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时候,他对建军有一个概述,他在讲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时候他有这么一段话:南昌起义连通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方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就是这个开端,它是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地方的多次起义,这是在一个非常宏观的视点上来表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开端,而我觉得《热血军旗》这部作品恰恰是第一次反映了这个内涵,这个是它的新意,也是我们这次创作的一个突破点。

  第二个在创作一个突破点,就是主创人员在探寻起义领导人的军事实践活动和军事指挥素质的时候,没有紧紧拘泥于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发动715反革命政变的诗句逆转,而是将视角前移到黄埔军校至北伐战争时期,展现共产党人在大革命中的磨炼和献身精神,这样的叙事结构把历史思维的空间打开了。一方面蒋介石建立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概念,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机关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绝地反击,迅速集合在武装反抗的旗帜下,也不再是一个突发的偶然事件,我觉得这部剧在宏大叙事方面,写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历史的复杂性,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在去概念化去脸谱化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其实历史本身是错综复杂的,但人们往往会把它简单化,电视剧《热血军旗》还原了那段复杂的历史,系统揭露了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从联共走向反共,屠杀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的历史轨迹,深入揭示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创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必然性和历史进程。这个是它创作的我觉得是它主要创作的一个突破点,一个是历史视野是开阔的,一个是它历史空间这个历史的脉络梳理是非常清楚的,能做到这两点一个重大题材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这是第一个我的一个观感。

  第二个我就是想讲一下这个片子的思想内涵。思想内涵方面,我想它挖掘的一个主题立意上是下了很大功夫,可以给人很多的历史启示,我给它总结三个历史启示,关于这部剧的历史启示之一,人民军队初始是在失败和挫折中奋起,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的,这是看片子以后一个很强烈的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是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其它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为开端的,南昌起义它的特点是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但起义军在南下起义的途中被打散,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到海陆丰与农军会合,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最后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这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它的特点是鲜明地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在进攻受挫以后,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由此开始了有了立脚点,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这是秋收起义的特点;广州起义是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发动的一次英勇反击,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很快失败了,这是它的特点。它证明了在中心城市搞起义是不能成功的,可以说三大起义刚开始都是出师不利的,那个时期我们党先后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义,起义多数是失败的,少数部队在数省边界、各偏远农村生存下来,这就是靠对星星点点的百把人千把人的队伍为后来红军的崛起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历史告诉我们,成功是一笔财富,失败也是一笔财富,不能简单地以某一次和某几次失败来论英雄,我们党正是在不断总结总结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放弃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决策,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一整套建军原则、战略战术、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开辟出中国特色的建军强军之路,这个我觉得是看《热血军旗》第一个历史启示。

  观《热血军旗》的历史启示之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留给后人哪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这个问题在在电视剧《热血军旗》中会得到许多答案。剧中成功刻画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领导力、战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正如毛泽东在总结党的历史时说的,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这样具有生命力的政党其活力源是什么?剧中用了很多篇幅刻画第一代共产党人的共同素质,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明确的奋斗目标,以人民利益为已任的宗旨,改造旧中国的坚强决心,脚踏实地的思想作风,不谋私利的奋斗精神,严密的组织纪律等等。剧中共产党员坚守信仰的戏非常多,陈赓、蒋先云、王尔琢等等都不为蒋介石的拉拢所动,这些情节在剧中是有很多的,也是非常生动的,贺龙、叶剑英在革命形势处于最危急的时刻,义无反顾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朱德及开国元勋们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陷入困境之时,不悲观不气馁,对前途依然充满自信,百折不挠地求生存谋发展,残酷环境锻炼了中国共产党组织,锻造了钢铁的队伍,这样的政党组织必然是强大的,也必然能干成前人干不成的伟大事业。这是第二个历史启示。

  观《热血军旗》的历史启示之三,讴歌革命英雄主义,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电视剧《热血军旗》围绕建军主题塑造了热血时代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奋勇当先,无论是在北伐战争中还是在起义队伍里都是冲锋在先、最有担当的英雄群体。1927年4月至1928年4月对五万八千名共产党人来说是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有2万6千多人被杀害,也有近两万人以各种名目登报声明撇清与党的关系,脱离党组织,其中还有一些动摇者沦为出卖同志的可耻叛徒,党的内部出现严重分化,共产党人锐减为一万多人,在这场革命裂变中依然不改初衷、坚持信念的人是真正的革命英雄主义者,他们以全部生命和心血履行着共产党员的信仰和追求,剧中着力塑造刻画的著名英烈陈延年牺牲时29岁,汪寿华牺牲时26时,张太雷牺牲时29岁,蒋先云牺牲时25岁,王尔琢牺牲时27岁,卢德铭牺牲时只有22岁,他们是那么年轻,还没来得及享受青春的美好就倒在革命的路上,还有那无数血洒疆场没能留下性命的烈士,以身筑成建军路上一座座丰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伟大实践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悲壮色彩,他们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写真与当下那种拜物拜金、不思进取、贪恋享受的人生价值形成极大的反差,像一股清流直击心间,令人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热血军旗》这部剧的崇高立意,也是贯穿全剧的一个精气神,这种英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需要发扬光大的,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传播这种精神遗产,学习老一代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永恒的主题,希望《热血军旗》主创人员在挖掘优秀历史遗产方面,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我就说这几点感受,谢谢。

  易凯:下面请范咏戈老师点评,大家欢迎。

  范咏戈:因为刚才四位军史专家都说得非常详细了,时间有限我就长话短说。我也是看了52集,在现在很可贵,刚才央视采访我也说了一下,现在我们这个电视整个文艺生态还没有完全从作品很多、精品有限、极品奇缺这个状态下出来,就历史题材历史虚无主义和碎片化这两大倾向,仍然是制约我们有优秀的历史题材创作作品出现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看到这样一部《热血军旗》,我昨天晚上演第三集我又跟着电视在看,仍然很感动,一个是情怀,一个是耐力,一个是成立,刚才几位老师也都说了,这个剧大的环境我们做这么一个剧改这么多次而且特别难把握,第一个并不是新题材,再一个说起来大家都说建军节不就是南昌起义,或者在最后加个秋收起义,其实这一段中国的历史在中国人民军队成立的时候这段历史特别复杂,甚至说没有一个完整的历史教科书都没有,这个剧把这一点把复杂的历史讲成一个故事,我觉得特别不容易,因为那个时候党内这里面都有表示党内的争论,国共合作从经历然后还有共产国际还有军阀割据,当然最终是中国处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么一个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诞生这么一支人民军队相当复杂,在一部电视剧里边把它理清,我觉得没有一定的耐力和能力我觉得很难,这一个我就不重复了,刚才咱们四位军史专家都把关,都说得很细了,这个特别不错,就是它历史的点选得很好,而且有一定的,在不是新题材的状态下又做到了一定的竭力性,我们知道三湾改编,但很少有人知道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朱德赣南三整,赣南三整我觉得和三湾改编性质差不多,做法甚至都差不多,但那些没有用的什么又是军师团的架子都去消了,实际上一共剩了几百人,当时还有好多军师最后就缩成一个纵队,就带着这些人朱毛会师,我觉得而且也在那个整编当中进一步强调了军队的纪律,我觉得这些方面挖掘出这个来,这就是准确地来诠释历史,这个人民军队的建立,朱毛实际上确实是朱毛的功劳最大,这个《热血军旗》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准确,当然它也是众多的起义和众多的缔造者先驱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作品有它的均衡之美,哪怕有的人物刚才采访我也说,有的人物就是一两个镜头甚至很少,但是要有,比如说林彪这些,还有早期的像王尔琢其实地位很高,后来其它的作品就不太提了,以朱毛为统领其他的能够做的就是比较全面地能够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重大的历史题材比一般电视剧多一些担负,就是要给观众一个准确的史实,它就是一个历史教科书,这个作用我觉得是区别于其它虚构性的作品,其他电视剧不一定非得搞这个历史教科书了,所以说我感觉到这一点,另外刚才几位老师说了,除了这些准确的历史感以外,另外主题的提炼也特别好,历史也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多数情况下它是关照当下的,但是就这样也还不够,如果是仅仅它必须能够为当下所诉说,这样的话这里边的主题的提炼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高明了,一个是为什么要建军,建个什么样的军队,就是这四点非常好,这是它主题的亮点,光有题材的准确也不行,没有主题站得不高,这一点一直延续到古田会议,这几个重要的节点,为什么建军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党内的争论,稍微如果不坚持一下,这个军队就搞不了,主要领导人都反对,陈独秀、张国焘包括当时的共产国际,所以我就感觉到这个主题的提亮是一个亮点,第三点就是它的人物它的呈现,它把历史讲成故事,这些架构方面应该说比较匀称的,我看了以后我觉得这些演员…但是我个人有个看法,我觉得你现在不使用青年演员,你能让李雪健演那个时候的事吗?这不可能的,毛泽东这里边演得不错,那个他是那个气场包括感觉性格都出来了,朱德也是个亮点,朱德是当时年龄最大的一个,其它的有的是一个镜头或者是一笔代过的,我觉得这些演员都很努力,这个和导演的调教等等很有关系,还有文戏和武戏的搭配,我觉得这些方面都是相当不错的,最主要的是很容易,我当时看的是52集,怎么砍成30集,缩小多少,但是我听说30集仍然很精彩,这个确实太不容易了,首先向咱们主创团队也都是荣誉团队,确实制作了很多优秀电视剧,也向你们表示敬意,谢谢。

  易凯:下面请彭程主任点评,大家欢迎。

  彭程:在建军90周年的节点上看这个电视剧,确实是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无论是它的历史意义它的现实意义,经过这部片子的艺术表达,我觉得都给揭示得比较充分。刚才几位老师谈得我觉得很深入,而且很细致,我就觉得无论是从对涉及到的有些历史事件以及对那段历史有些如何理解上进行的一番理清还是对这个片子的思想内涵以及一些具体的艺术上的特色都有很出色的表达,我觉得很细致,有些就达到一种工笔画的精致,特别是有些细节的把握都很细致很准确,我要表现的是印象画派了,主要的几个方面。

  首先这个片子是一部全面详尽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孕育诞生的历程,对于这个人民军队诞生的必然性做了一个非常充分的表达,我们看了这部片子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我党一定要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刚才也有几位老师谈到了这个片子的创新,就是把很多把南昌起义把秋收起义把广州起义等等过去分别单独表现的题材,聚合在一起,在一个大的系统里面加以表达,我觉得这的确是它的一个很突出的创新,因为当这些不同的起义战斗像三河坝,这些事件聚拢在一起我们就更能够理解我们建军的意义,它的必要性,它给了一个从始至终一个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把方方面面给展示得非常清晰。看了这个片子以后,能够感觉到我们的就能够认识到我们军队我们武装力量建设的必要性,它的伟大的意义之所在,我觉得这是看过去的就是说围绕具体的事件的那些电视剧也好,影片也好,可能是难以达到的效果,尽管很多片子单部片子也是拍得很精彩,但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这样一个宽阔的视野下,我们理解我们党创建自己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更能够得到一种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因为电视剧这种艺术它的特点它的容量非常大,所以它能够把整个过程都介绍得非常充分,能够全景式描绘整个人民军队建设的壮丽画面,我看的是片子,我觉得这个片子的光盘展现得更为充分,我也比较一下我看了央视压缩后播出的,好像第一集就容纳光盘差不多四集的内容,当然我们剪裁也是下了功夫了,但是比较起来我看了光盘我会感觉到整个进展每一个环节我是更清楚一些。而且在这个介绍我们军队我们武装力量诞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生动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陈毅、朱德、叶挺等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革命理想勇往直前、不畏牺牲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世界和强烈的人格魅力,我觉得方方面面展示得都是非常充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它是很深入很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的内涵,刚才各位也谈到了,实际上是围绕三个围度,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军队,怎样建立自己的军队,以及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与国民党的军队与各地军阀等形形色色的这种武装力量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这个片子都介绍的是非常充分的。我们电视剧它生动地告诉我们,没有自己的军队我们就要受人宰割,陈独秀当时中共的总书记、最高领袖陈独秀一味的容忍退让、那种无原则的迁就给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蒋介石搞的412的反革命屠杀、汪精卫在武汉的叛变,还有湖南军阀许克祥马日事变等等,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屠杀国民党中的左派,屠杀工农群众,这些东西是当时的历史真实都得到了一种很生动很真实的复原,看了以后触目惊心,这个总结起来其实根本所在就是我们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如果我们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们就可以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我们就能避免这样的损失,我们就能更好地实现土地革命实现我们的理想,按照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设想完成我们的革命理想,完成各项我们战斗的目标。所以对这些方面我们建立工农武装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人民军队的必要性给了一个很充分的阐释。

  至于我们要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我们这个电视剧也给予了非常艺术化的描述,我们的军队应该是胸怀革命理想、应该是勇于牺牲、纪律严明这样一支部队,官兵一心官兵平等,团结一致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为了工农群众能够当家作主,为了推翻摆脱被压迫被压缩的命运,创建一个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所以这方面的建军思想在不同的篇章中都有一个生动的呈现,像三湾改编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政治上组织上确立了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像古田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党指挥枪这样一个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对于这些方面都表达得是非常充分非常鲜明,看了以后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充分的,还有包括我们一些军事斗争的指导原则,我们的游击战,我们要根据要从自己的我们的武装力量建立之初,还是和国民党军队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武器装备上我们都处于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硬碰硬,打阵地战是明摆的牺牲,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要确立自己的原则确立自己的战略思想,指导具体的每一次战斗,像三河坝阻击战实际上可以说是第一次鲜明地表达了游击战这种思想,因为我们的军队从南昌撤下来以后本来这支军队它过去一直是打阵地站的,但是在这次战斗中他们认识到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立具体的战术的必要性,实际上都是在整个转战过程中我们一些建军思想我们一些战斗中战斗战术的思想都在逐步的形成和确立,对这个形成的过程因为电视剧它有大的一个容量有那样一个扩大的表现空间,所以能够比较有助于充分地表达这些。

  第三点感受也谈一下我对它的艺术特色的理解,我觉得这部片子它作为一部表达重大主题的作品,它艺术特色也还是十分浓郁的,它具有一种很大气凝重壮阔的叙事风格,可以用崇高两个字来概括它的美学上的特征,因为它汇集了那么多起义、暴动还有一些战争的线索,所以它的叙事线索众多,但同时脉络也还是比较清晰,故事的节奏很明快,情节进展很紧凑,我就感觉到总体节奏的把握还是没有过多拖泥带水的地方,人物形象尤其是值得称道的,刚才说了涉及了前后五百多个领袖的人物,其中主要人物可能也有二十多个能够给人留下鲜明印象的,对于他们性格特色的刻画我觉得都是下了功夫的,而且效果应该总体上是不错的,刚才说的正面形象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样一些年轻的将士,像王尔琢这些都是很鲜活生动,那些领袖人物毛泽东、朱德这些我们过去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都反复看到过,但是在本片中他们仍然有一种他们的表现他们的言谈相貌仍然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一些年轻的基本上是第一次见的形象第一次见的人物像刚才说的蒋先云,这些人也都是看了以后过后回想起来也还是能够有深刻印象的,特别是那种反派人物的塑造,尤其是体现在蒋介石这个人物身上,虽然是个很年轻的演员,是不是第一次出演这个角色我不知道,但是看了以后我觉得他把蒋介石这个人的性格还是表达得很准确的,蒋介石阴险多疑的它的反复无常它的刚愎自用我都觉得表现得很到位,我从蒋介石日记从很多对蒋介石的描述他身边的人他的秘书他的侍卫官还有一些国民党的将领对他的描述得到的总体印象,在这个片子中通过这个演员的艺术表现得到的印象我觉得总体还是比较吻合的,所以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可圈可点的。另外我觉得解说词有不少还是很值得称道的,比如说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其中有一句话我看了以后,我就觉得确实是写得很有表现力,他谈到革命与枪杆的关系仿佛就是鹰和爪的关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的确仔细想想,一个鹰没有爪子它就没有对于别的生物它就不具备危险不具有攻击力,我们共产党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那么我们就无法针对我们的敌人我们就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消灭他们,无法阻碍他们对于革命事业的这种伤害,也无法达成我们共产党人要实现的革命目标,那类似的这种很有哲理同时又很形象的这种对白也好,这种台词也好,应该说还有不少,这也是我觉得应该特别提出的一点。

  总之我要向这部作品的制作方表示祝贺,感谢他们贡献了这样一部正能量充沛、表达核心价值观的这样一部好作品,谢谢。

  易凯:下面请刘笑伟老师点评。

  刘笑伟:刚才我们吕主任已经说了,我们机关的同志赵卫国干事也在,我就不多说了,我就说一句话,我们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的机关报,在宣传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方面还是具有风向标的作用的,而且我们的文化部也专门有烽火影视这个专版,我们一定把这个好剧宣传好,最后向这部优秀作品的出品方、制作方、播出方和跟我们一起主办的这个研讨会的中国电视艺术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一起表达我们的敬意,谢谢。

  易凯:下面请张德祥老师点评。大家欢迎。

爵士队遭遇抢七失利,憾失晋级机会,遗憾落败于顽强对手,终结梦想征程。

  张德祥:首先要感谢我们制作方、主创团队创作了这部《热血军旗》,我看了这个作品,看的是40集的光盘,我感到这确实是一个难题,非常难做,以前像这样一些这个叫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都是我们的国家队,无论我们的八一厂也好过去我们的制作中心也好都是我们的国家队来做这种重大历史题材主流的叙事,这部作品我看了一下其实是我们几个并非说完全是过去国家队来做,那么你们来挑起这个担子来做这样一部作品,我们是非常感动的,向你们表示敬意。确实是国家队就应当承担国家叙事,这个作品我看了以后我感觉到和刚才张导寻路是你拍的,我实际上是看过寻路我也写过文章,你再拍这部《热血军旗》我觉得有很多东西你是驾轻就熟了,应当说我们的表演我们的编剧都有一个服字,我觉得你们两个人的合作应当说是珠联璧合。

  我想讲这个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我要强调就是历史的逻辑。其实我们过去有南昌起义这样一些作品,实际上它很简单,它就是把时间段聚集在这一个时间段里面我讲一个事件,就像历史这个过程中的事件它容易讲,但你要把很多事件就历史为什么这么发展过来,寻找历史的逻辑我觉得这个对创作来说是一个挑战,而只有这样你才能使观众信服,我说为什么现在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很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呢?当然除了有些是别有用心,有些比如说他把我们党的历史上党早期所犯的一些错误把它放大,把这个东西放大以后让人感觉到这个党确实是,比如说我们在延安的整风,有的作品里面就把它放大了,认为共产党在自己的整风过程中杀了多少自己的党员,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这样一个党,所以我就说前两天我去哈尔滨的时候在飞机的时候,正好我旁边看了一个年轻人,后来聊起来他说他最近在追一个剧,他说是《解放》,央视四套在播的解放,我说你为什么对这个剧感兴趣,他说我就想知道共产党和国民党后来这个决战的过程中,八百万国民党的军队美式装备这么先进,共产党怎么把它打败了,我想里面的道理是什么,虽然这个年轻人他接受了很多共产党不好,共产党犯了多少错误,甚至包括建国以后共产党你说是,现在就是说土改也是要翻案,反右大跃进文革那共产党干了这些事情,所以这个年轻人说我想知道共产党是怎么战胜国民党的,所以说年轻人并不是说完全喜欢我们社会上流行的我们说浅俗化是历史虚无主义等等这种作品,他们看了这个以后他们也会思考,这个历史到底怎么走过来的,历史内在的逻辑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的作品是要回答这些问题的,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我就想难怪有些年轻人他可能会跟着历史虚无主义往前走,因为他找了一些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的节点把它放大以偏概全,就让年轻人觉得这就是共产党的历史这是解放军的历史,实际上那个恰恰不是。

  所以这个作品就是说它好就好在我看了以后我是信服的,就是把我说服了,为什么共产党一定要建立一支自己领导的武装力量,为什么?这是有一个历史的起因的,不是说凭空想象的,实际上刚才几位军史专家党史专家他们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其实这个作品也就是把这个历史逻辑历史过程给大家阐述清楚,不是凭空而讲的。那么要建立一支什么军队,这支军队和我们新老军阀的军队根本区别在哪里?这个讲得非常清楚,这个军队它的目的是什么?它要干什么?它向哪里去?它如何生存?这些我觉得讲清楚了,朱德、毛泽东他们领导的这些起义的部队然后到了井冈山,就是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当然我非常感动地就是说这里面专门讲到了1928年元旦的时候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实际上提出这个问题,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个不是说我觉得简单地说这就是林彪个人的一些想法,他应当说代表了普遍一些情绪,在这样一个白色恐怖的环境中,我们这个星星之火,我们这么一个在这个就是这么少的人数虽然是敌人薄弱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但是我们能看到希望吗?我们的希望在哪里,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觉得就不是简单的从军事力量军事对比这个角度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那好多人就像这个起义队伍里面还有一些人叛变了一样,我觉得跟着你们没有前途,这个问题就不能从这里回答,要从初心来回答。

  所以我想这个作品第二个我最大一个感受就是再现初心,共产党人从他们加入共产党从他们创立这样一个军队是有初心的,只有坚持初心我们才能看到希望,如果放掉初心仅仅从军事装备包括军事力量的对比来来说,那确实是看不到希望,但是我们拥有这个初心,从零出发从零开始创建我们的,因为我们是正义的,是代表中国真正寻求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一个新中国这样一个理想,所以我说其实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的建国这28年的历史是什么历史,我觉得它是中华民族起死回生、浴火重生、涅盘新生的历史,没有28年中国共产党的这个我刚才说的从初心出发,一步一步由小到大、由小到强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没有中华民族的新生,我觉得没有这样一个过程,也没有中华民族结束它一盘散沙,建立一个民族国家、人民国家这样一个结果,没有28年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我想中国社会不会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这样一个地位这样一个处境,不会改变在世界格局被列强欺辱的这样一个命运。

  所以说怎么看待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场革命,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我觉得后来有很多观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观点,告别革命也是一种说法,同时认为国共两党之间的战斗就是兄弟残杀兄弟内斗是这么简单吗?我觉得不是这么简单,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内在的历史逻辑,实际上也就是习主席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么才能实现这个复兴?它是有一个内在逻辑的,走国民党那个路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是肯定的,它最终还是沦落为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压迫下的中国,它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只有这条路才能走得通改变民族的命运。这个我觉得看了这个作品以后,我觉得至少在这段历史过程中,它还原了历史,再现了初心,用艺术的形式我们刚才说,我觉得它是历史的编年史和教科书,实际上说编年史就是说它是流水帐,说编年史是把历史说清楚,有真实姓名的五百多人,要把这些年轻人他们当时在大革命这样一个过程中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做了这样一些选择,我觉得他们当时的年龄也就是二十多岁,年龄大一点的像毛泽东也就是30多岁,这一代人他们为什么做了这样一个选择,讲清楚说明白了,对我是一个说服,我相信对年轻人他们看了这个作品是会有一个深刻的教育的,所以我说为什么我在飞机上我旁边有一个年轻人他追解放,我看了他说他看了以后很感动,真正弄清楚共产党他们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这就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艺术所要揭示的历史发展的逻辑,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有很多人说假设如果,不可命,如果不怎么样会怎么样,艺术家也好,历史学家也好,只有一个任务你说明历史为什么这样走,而不是你去假设历史,那个没有意义,所以真正的艺术就是找到历史的逻辑,用艺术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所以谢谢我们的主创团队在建军90周年这样一个节点上,拿出这样一部作品,很有意义,谢谢。

  易凯:下面请高小立老师点评,大家欢迎。

  高小立:谢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来了很多专门研究党史军史的专家刚才都做了详细的点评,我也真的是受教育也受启发,还有我们之前几位专家老师也做了点评,那我就简单说一下。

  其实我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因为看过大量的电视剧也参加过很多研讨会,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感觉,觉得好像我想说的话在这个电视剧里都说了,因为这部电视剧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画外音特别多,或者说叫旁白特别特别详尽,我就在想实际上我之前在有些研讨会上我说过这个问题,我说我们现在电视剧有一点话语膨胀的现象,话语膨胀没有解决之后现在又加入大量旁白,实际上旁白多了有时候它会损伤电视剧本身导演的镜头语言,但是我看这部剧我不是这种感觉,我觉得这部剧就是要这样做,因为这个剧前面老师也讲了,它这里面线索那么多事件那么庞杂,出现的人物也是太多了,有名有姓的就好几百,而且确实是这一段历史我们以前就是这样全景地把这段历史来呈现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几乎没有或者很少,这一段历史确实非常复杂,从大革命开始北伐战争开始,其实这部剧一直写到反围剿就是这几年的经历,确实这一段历史相当相当复杂,人物又那么多主义也多,出了很多主义,思想也非常丰富,思想家军事家还有革命家这种思想的碰撞,也非常激烈,所以我就看这部剧我觉得旁白多是对的,就是应该要这样做,因为现在有一个学术名词叫媒介记忆,我们现在很多观众他的记忆他可能不是教科书上的记忆,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来自媒介,我们现在最强势的媒介就是电视剧,很多观众一说起什么电视剧里是那么说当时是那么讲的,所以就是说他对历史的记忆很多观众是来自对电视剧的记忆,所以我非常赞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定要忠实史实,一定不能就是说,当然现在我们创作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我觉得这个原则是对的,就是主要历史人物一定是真实的史实,小事不拘就是在小事的塑造上不要太拘泥这个真实历史中这个人物就是说他的思想脉络这个当然不能,我说的这种就是在他塑造人物上可能要更电视化一些,更艺术化一些,所以我认为我们这部《热血军旗》实际上是一部艺术化、审美化了的军史也是党史,所以刚才也有专家谈到了,我们现在年轻人对我们的党史军史了解得很少,所以通过电视剧来把我们这段军史呈现给大家,我觉得非常及时而且又正好在建军90周年之际,所以主办方确实做了一个功德无量的事,这一点我觉得我的感受比较突出。

  还有一个我就觉得这部剧它的主线脉络讲得非常清楚,而且主题非常鲜明,主线非常鲜明,实际上它的主线就是建立共产党自己的军队,那么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就是这两句话,如果再把这两句话细分一下,第一是建立一支自己的革命军队,第二来自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核心,第三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正是这句话非常对,必须武装夺取革命胜利,也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第四就是党指挥枪,军队永远听党指挥,它的思想脉络主题脉络非常清晰,就是这么一个,整个的剧历史军史的历程实际上就是说了这四个问题,也为观众解答了这四个问题,刚才张老师说的这个逻辑,其实这个逻辑我说的就是脉络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这么一个逻辑说清楚了,第二个也还是讲一下,就是这个故事讲得很清楚,刚才我说了这段革命历史非常复杂,这部电视剧它充分利用了电视剧的艺术优势,我们刚刚也是我也看了那个电影建军大业,就是说它怎么讲它不可能把这个故事讲得特别清晰,因为现在电影不太注重内容,它注重的是场面是音效,所以其实它里面我看它强化了战争场面,它把三河坝那场战争强化了很多写得很充分,呈现得很充分,但电视剧确实是讲故事的一个艺术,这样的一段历史在电视剧里呈现,我觉得是容易把它讲清楚,但是要想把它讲得很生动很艺术化地呈现出来,确实也是考验我们主创的功力的,我认为这部电视剧把历史的纵横交错、思想交锋、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对比对照,包括这里面有救国的救民的有救自己的,就是各色人物等等等等我觉得讲得很清楚,这是电影无法比拟的,比如说它这里面就讲清楚了为什么会诞生南昌起义,讲清楚了武装起义为什么会选在南昌,当时不是总理说了,就是周恩来讲了好几个优势,为什么会选在南昌这个南昌起义爆发在南昌,这里也讲清了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情况下就是被迫向国民党打响了第一枪,这个也讲清楚了,还有就是也讲清楚了南昌起义胜利之后为什么周总理、贺龙他们就是带着主力部队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人,就是挺孤单的,带着这样很孤单的这么一支主力部队南下了,要南下潮汕,要开展第二次北伐战争,也讲清楚了为什么就是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而且朱德又是如何经过这场惨烈的三河坝的战役,最终挺进井冈山,有了著名的朱毛会师,这个也讲清楚了,当然同时它也讲清楚了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蒋介石、汪精卫是如何叛变革命的,是如何成为新的军阀的,我看了这个电视剧以后,就它很多主题思想刚才老师说的很多,我看这个电视剧我就想说的这些话我觉得电视剧里面旁白说得很清楚,所以我不多说这些方面了,这是我的两点比较突出的感受,一个就是它的主题脉络,还有一个就是它讲的比较清楚。

  刚才我说的这个旁白的这个,实际上我在手机里面稍微记了一段,我再大致地详细地说一下,这部剧历史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线索庞杂,把故事讲清楚,而且突出了经历了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惨痛教训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创建人民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实现革命目标新征程的叙事主线的创作。以前的革命历史剧中国共两党人物没有这么多,这部剧中信息庞大,头绪也是万千,人物众多,为了解当时的复杂时局和千丝万缕的人物关系,更是为了帮助观众了解党史军史,在适应叙事的同时又要大量纪录片式的解说也叫旁白,但就是再现了革命历史的叙事,做这样的补充是对剧情很好的呼应,还有就是其实我这里也是写了一段,但是我觉得是不是有点占时间。我觉得这部剧它是紧紧围绕军队的重要性展开的,因为我看的是40集的光盘,这个碟片一开始就是主要用了很多笔墨写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实际上也是当时孙中山提议创建的黄埔军校,可见就是说孙中山闹革命的时候他也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而且是在他的三民主义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之下,让国共两党站在了一条战线,那么孙中山总结一生的革命经历,认识到没有一支忠诚的军队是不断遭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在苏联包括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共同创办这个广州的黄埔军校,我看的这个碟片里面也是从黄埔军校学校招收首批学员开始的,所以这部剧它是紧紧围绕军事的重要性,当然这里面后来就写到大革命,又写到大革命失败,写到412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彻底的破裂,这里面对南昌起义这个爆发也是写了一些很具体的原因,一个就是蒋介石他背叛革命,而且他在上海勾结黑帮杜月笙等黑帮头目来屠杀工人阶级工人领袖背叛革命,还有我们党内陈独秀妥协甚至投降的倾向,一直认为汪精卫他是同情共产党的就是这种右倾存在,还有就是汪精卫与蒋介石这种暗中的勾结,所有这些就是逼迫共产党人以武装斗争夺取革命,在共产党员国民党右派以及革命群众被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大肆屠杀期间,共产党人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队伍,就似乎是振臂一呼、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里面对军队的重要性,这里面也是确实道出了共产党人的心声,这里头有几个情节,像陈毅有一句话就是说“要让我拿武装我就干”,里面还有一句话我忘了谁说的,“没有枪杆子就挺不直腰杆子”,这些都道出了年轻共产党人当时的心声,当时闹革命的共产党人都非常年轻非常血性,他们迫切需要从枪杆子里面释放对革命的满腔的忠诚,而且毛泽东更是,他是最主要的倡导者,他说共产党人要是再不握有枪杆子的话,注定不会有前途和未来,周恩来也说为了不被人宰割,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军队,而且要马上。所以这一些都对我们整个这部电视剧它的主题的凸显我们这里面出现所有的主要人物,就是他们的主张,我觉得都非常非常地扭结在一起,突出了主题思想,都是非常主创在这方面凝练得非常好,非常有高度。

  还有就是该剧我觉得以较大篇幅展现了毛泽东之所以能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原因原因和必然,以及组建人民军队的主要力量来自哪里的重要依据,其实这个电视剧的雄心大略它不仅仅是就是建立人民军队,我刚才前面讲了它还有就是建立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所以电视剧的雄心大略它不仅仅在于此,像孤单的起义部队的未来命运难以预测,南昌起义胜利后电视剧最重头的戏是革命军队往哪里走,在各种困难面前能否坚持革命进行到底,南昌起义的胜利是年轻中国共产党对中心城市暴动打正规战等苏联模式的一次实践,由于反动军队重兵压境到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建立革命根据地还未能在党内形成共识,所以当时就起义军也是要撤离踏上血火征程,南昌起义后我觉得主要凸显两点: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寻路,其实也是共产党人的寻路。它后面南昌起义之后实际上整个电视剧的叙事分为了两条线,一条就是以夺取中心城市建立政权,收复广州,从而进行二次北伐解放全中国的思路,影片中是周恩来带领着大部队离开武昌往广州挺进;还有一条线就是毛泽东基于长期在湖南做农民运动,而体会到的中国特殊国情下必须要发动最广大农民阶级以武装割据到农村包围城市再到解放全中国的战略思维。电视剧中也用了一些非常残酷的战争现实告诉观众,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和它的合理性,所以我觉得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的始端,这也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实践,非常有意义,而且就是军队的强大军队永远要听从党的领导,永远做人民的子弟兵,就是这些在当今来说也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刚刚朱日和阅兵上习主席这样号召的也是这样要求的。

  这部剧我觉得演员很好,刚才范老师说到了演员我也非常赞同,既有老戏骨也有新演员,新演员我没有感觉说小鲜肉,包括我看了《建军大业》,建军大业的批评声很多,但是我不赞成他们说小鲜肉演怎么样,我觉得演员还是非常用功的,确实要给青年演员提供创造他们锻炼的机会,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既有老戏骨也有新演员配合得非常好,很多演员也没有脸谱化,像陈独秀,还有蒋介石新发现了一个演员我觉得演得还挺好的,所以青年演员演得也不错,演员都很好,我还是对他们评价很高的,其实包括建军大业电影里面的演员,当然我确实对他们黑帮叙事确实有点看法,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祝贺制片方。受

  易凯:下面请陈超英主任点评,大家欢迎。

  陈超英:以上各位专家都谈了很多,他们谈的这些方面我也很赞同,同类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补充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说这部剧是通过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讲述了革命军队的来龙去脉,阐述了工农子弟兵与国民革命军的关系与脱胎换骨的变化过程,这个是这个剧我觉得刚才前面那些专家也谈到了,我看完这个剧也有这么一个突出的感觉,把咱们人民解放军后来评军衔的时候十大元帅十大将,这个剧里头大部分人都表现出来了,包括像许光达、谭政这样的人物在这里面都有表现,十大元帅里面的人物就更不用说了,就是说它通过这个历史事件把人民解放军的前身包括从跟国民革命军曾经的关系我觉得它表现得非常清晰,这个我觉得是以往就是跟同类以往的影视剧相比的话,这是这个剧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把这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碎片把它连接起来,使我们完整地清晰地看到了人民军队走过来怎么诞生成长转变过程这么一个清晰的脉络。

  第二个我觉得这部依剧塑造了不同以往的人物形象,包括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甚至是反面人物蒋介石这个人物形象,这个确实是跟以往的同类题材的电视剧里面,这个人物形象确实是有他们独到之处,包括周恩来,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其实过去尤其是在我军建设的历史上过去确实表现得不是特别多,这个剧里面咱们看得出来就是说周恩来这个形象尤其在建军这个思想上建军的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它发挥的作用,我觉得这部剧应该说是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一个表现,包括朱德在这里面也是这么一个形象,演蒋介石这个反面人物的形象这个演员过去好像没演过这方面的反派人物,这个演员过去演过别的剧我见过他,但是他这次演的蒋介石还是比较到位的,有他自己的独特特点在人物塑造方面,所以我觉得这个跟同类题材的影视剧相比,我觉得这两大特点。

  这个剧长度他们一开始业介绍过是50多集,然后央视播出版是准备播出30集,我看了一下央视播出版第一集是从孙中山北上开始的,这个是央视播出版的第一集,我看的碟片是40集,从蒋先云、毛泽坛从湖南湘兵抓他们开始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剧从建军大业现在改成了叫《热血军旗》,我觉得这个重点就更突出了,这个剧我看了一下就从我看的40集这个剧集来看,从30集开始南昌起义的部队南下和秋收起义这两条线交替进行,既表现了三湾改编进军井冈,也反映了三河坝分兵,天心圩的整兵就是赣南三整,这个在以往的影视剧当中好像这一块表现的不是特别多,我觉得这个剧在这方面也是很大的一个特点,包括南昌起义的余部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三河坝分兵,天心圩的整军,这个我觉得在这个剧里面也是非常突出的特点。

  我们大家都知道南昌起义打的还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南昌起义打的不是共产党的旗帜,而秋收起义则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如果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向国民党反对派打响的第一枪,从而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基石,那么秋收起义则是解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的方向性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历史对咱们现实的关照,就是说你举什么样的旗帜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一个应该说是革命根本问题,使革命军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古田会议的正式建军,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开始,我觉得这个确实是这部剧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这是一个。

  其它方面因为专家说得很多,我就不重复了,我想补充的两点还有一个,这里面还有一个就是说理想和现实的选择,其实在这个里头也表现出来了,包括蒋介石到南昌军官教育团去训话的时候就提到这一点,就是说理想与选择这个其实在当时现实的情况下确实是存在的这个问题,这个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说实事求是地这个原则,我觉得在秋收起义毛泽东带领农军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一直不去攻打大城市,实事求是就是说去向农村去开辟革命根据地,这一点也是走中国特色革命之路的一个开始,我觉得这个在这个剧里面这点也非常突出表现出来,这是这个剧给我们很重要的几点启示。另外我想也说一下这个剧因为它突出出来这几个贡献可能也带来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说它这个南昌起义前面的部分,写的过长过细了一点,我看40集的戏,应该说是到了20多集将近30集的时候,等于后半部分已经过半了,才开始就是说南昌起义包括秋收起义然后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他们互相交替在表现,所以我觉得这个前面的部分包括黄埔建军包括主义之争东征包括后来的东征讨蒋,这些历史事件我觉得确实是需要写,因为人民军队怎么来的,它的来龙去脉必须得给它讲清楚,但是有些方面我觉得太多太细细以后,可能会冲淡这部剧的主题,因为咱们当初定的这部剧应该叫建军大业,建军大业就得要突出或者重点地写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它是怎么形成的,它后来是怎么变化的,怎么形成了这么一个转变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前面那一部分写得太多太细以后,可能就把这个主题会冲淡,所以为什么后来改成这么一个剧名可能也有这么一个原因在里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另外我个人还有一个看法就是说演员的选择上以上有些专家都谈到了,这里面的主要演员我觉得表演上都非常好非常成功,但是有一点我不知道这是我个人的感觉,我觉得蒋介石和周恩来这个演员,周恩来这个演员看上去年龄偏大了一点,因为这里头你看周恩来跟蒋介石相比的话,周恩来比蒋介石至少要小十岁,就是在当时黄埔时期的话,但是你看这个电视剧里头周恩来这个演员我讲演员,他看上去比蒋介石年纪还大,但是他演得是挺好,这个演员演得挺好,但是我觉得选择上可能还是有这么一点问题,这个演员他过去好像没演过周恩来,但这次演的周恩来确实是有一个全新的形象,但是年龄我觉得跟蒋介石比较起来,因为蒋介石演员很年轻,比较起来稍微大了一些,当然这都是小问题主要在他们的表演上,这部剧我觉得拍得非常好,祝贺这部剧的成功,谢谢。

  易凯:下面请赵卫国老师点评,大家欢迎。

  赵卫国:谢谢大家,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首先我要感谢制作方和主创团队在建军90周年之际推出了这样一部精品的力作。历史毕竟过去了整整90年,如何真实地艺术地还原和再现那一段风云际会的烽火岁月,如果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重新审视回顾和解读建军历程,从而给今天的人们以新的思考和启迪,这是一部作品必须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作为观众我大致谈三点印象。

  第一点印象就是这部作品是宏大叙事、风云激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了以风雨下钟山大决战等为代表的宏大叙事的精品力作,进入本世纪有一种认识,认为宏大叙事等同于主旋律,等同于不好看,往往追求以小人物来展示大主题,而建军的题材比较厚重意义重大,不宏大叙事不足以承载主题,不风云激荡不足以还原那段峥嵘岁月,叙事方式是可以多样的,但核心是深入挖掘主题,而且深入挖掘作品主题也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必由之路,这部作品从周恩来抽调共产党员骨干组建铁甲车队开始,到毛泽东朱德召开古田会议后,工农红军走向正确发展道路为止,紧紧围绕党为什么建军、如何建军、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进行了历史再现和艺术诠释,真实再现了我党对于革命武装重要性的曲折认识、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较为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一大批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剧作从国共合作建立黄埔军校抽调骨干组建铁甲军队成立叶挺独立团等我党早期的军事实践切入,就这些内容在以前的作品中也展现得非常少,从而转入了北伐战争、农村运动、412、715反革命政变,以及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斗争,直至召开古田会议,走上了正确发展道路,由此揭示出党建立人民军队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正确性,该剧还突出表现了年轻的共产党领导集体,在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苦苦寻找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追求真理的探索勇气和为信仰献身的牺牲精神,这种探索和寻找追求的主题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过去是救民于水火,今天是为民谋福祉,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根本的性质和宗旨所在。

  第二个印象这部电视剧塑造了历史群象,而且血肉丰满。精心塑造好人物形象是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本质表现,在8月3日晚上一家中央媒体的一个访谈栏目上曾经这样阐明了一个观点,说战争片一定是反战的这是一个底线,作为一个军队文艺工作者我对这种观点是不敢苟同,首先它抹杀了战争的争议性和非正义性的这种性质的问题,而我们认为战争片的底线应该是像习主席所讲的是讴歌英雄,现在大热的《战狼2》也属于战争片,你能说它的底线是反战的吗?它所受欢迎的最主要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是它塑造了一个以冷锋为代表的一个中国军人形象一个中国英雄的形象,而咱们这部剧作也是塑造了一系列的英姿勃发的英雄形象。建军题材本身就具有传奇人物的它的特殊色彩,仅南昌起义就走出了一位总理、7位元帅4位大将、5为上将还有未曾尝到胜利果实的而身先去的叶挺、恽代英、周易群等一大批先烈,全剧中五百多个真名真姓的人物如果处理得不好,往往会形成了人物的堆砌和成为一种简单的符号,而我们的创作人员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是由重要的历史人物推动的,咱们的创作人员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在剧中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展现,尤其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三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得颇具光彩,同时还塑造了一些基层官兵的形象,与历史的人物相互配合,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表现,这里面刚才张琦老师提到的张李娜这个人物,当时我们看剧的时候说这个人好厉害,游走于各大领袖人物之间,而且贯穿始终无所不在,而且好多领袖人物直接点名表扬他,我们说这是谁?我们就百度了半天,结果也没百度出来,后来告诉我们说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对这个人物其实我们还不太满足还有值得期待的地方,首先第一个她的名字,你要从这个年代来判断,这个人物应该是1910年左右生人,而琳娜这种名字大概应该是建国以后学苏联的时候这个琳、娜在女性名字中反而用得比较多,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尽管这个人物她贯穿始终无所不在,但是我们觉得给予她的戏份还不是很够,如果说这个电视剧如果说谁是女一号?谁的影响最深,我们还是觉得杨开慧的影响是最深的,而她这个觉得戏份还是不够,尽管有点满,还是觉得今后还得再继续作足文章。

  第三个特点这个剧就是史诗品质,震撼人心。电视剧产业竞争激烈,供大于求,归根到底是在情怀基础上的品质支撑,这部作品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综合运用了各种科技成果,强化了屏幕的造型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具有特定的艺术风格、叙事结构,追求史诗化的品格,既要大气磅礴又要细腻感人,像刚开始咱们的名字叫建军大业后来改作《热血军旗》,后来为什么改作这个名字呢?当时就在看,就这个片子结尾的时候红旗漫卷的气势渲染和写意追求,能够达到叙事的高潮,所以有感而发,著名专家就提出了这个剧名。所以这部剧还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和氛围的烘托营造,展现出特定时间背景下历史任务的真实心境和本色性情,譬如毛泽东和杨开慧临别之夜的那场戏,其实那是他们俩的诀别,但是这个历史人物肯定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温情相拥,为了革命事业默默承受着离别之苦,可以说描写得非常充分,深入到了一代伟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杨开慧把毛泽东留下的钱又塞回他的口袋,把那封信留下了,就这种非常细节的描写其实是最能感动人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而且那时候起的插曲“睁开眼回眸满天风霜”就那首歌渲染的也非常到位,可以说彰显出了伟大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与坚强的革命意志,从而达到一种诗化的审美境界。

  文艺创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里我们要始终感谢以熊诚熊老师为代表的各位出品方和投资方,以张导为代表的各位主创人员,还以常州市政府、金昌市政府以双拥为已任的地方政府,正是大家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更是这种军人意识或者老兵情怀,大家不忘初心、共同克服困难,才推出了这部精品,同时我们也热切的盼望各位投资方、各位出品方还有各位主创人员,继续多多创作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走开一条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谢谢大家。

  易凯:下面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原司长李京盛发言。大家欢迎。

  李京盛:时间很长了,我简单讲一下。刚才我们军史专家、党史专家、影视评论家都对这部电视剧从各个角度做了点评,做了解读,做了分析,给予了充分肯定,我觉得大家讲的意见都非常好,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内涵,有非常强烈的现实关照,所以我们各个专家才有这么多丰富性的话题。

  这部电视剧今天我们重大题材小组来的同志比较多也请了很多专家,确实我们由始至终刚才同志们讲到了创作三四年,从50多集的剧本到50多集的完成剧再到40集30集,这个过程确实很艰难,实际上这部电视剧我觉得它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当中的所有难点它都碰到的一部剧,本来这个重大革命历史电视剧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一个创作题材,所以我们到现在对它的管理是不同于一般的电视剧管理,有特殊的立项,有特殊的审查渠道,有特殊的播出要求,它不一样,这个大家都肯定能理解,不仅仅是因为这类题材书写的是中国革命的历程,书写的是中国革命前辈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这一段历史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今天要进行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样一种继续长征有着非常敏感强烈浓厚的一种现实关照性,也就是我们讲的革命精神的传承,这是我们的执政党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我们的文化宣传一个最基本要坚持的这么一个基本立场。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从来都是电视剧创作当中一个最难的领域,在另外领域上它也是意义重大是一个社会关注度最高,也应该是宣传效果最好的这么一个对革命历史的书写。为什么这部电视剧是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难点都赶上了呢?我觉得有这么几条,在我们审查的重大历史题材当中有些也不是很难,比如《太行山上》,比如写一个将军他个人的成长史,这个就不是很复杂相对来说,但这部剧不一样,重大题材最难办的几个点它都有,第一历史背景广阔,历史内涵丰富复杂,这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第一个难点你赶上这类题材那不脱你一层皮是不行的,这部剧就是;第二个难点就是剧中历史人物众多,刚才讲了五百多个人物,在众多当中还有就是重量级的历史人物基本都在,这是难点中的难点,毛主席、周总理、朱德这都不用说了,十大元帅十个大将凡是能在那个时候出现的都有;第三个难点党内斗争问题怎么写?这是我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最触头的问题,陈独秀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党内斗争怎么有412政变的,要不要搞武装斗争,要不要建立军队,那是党内有分歧的有斗争的,共产国际本身的这种还成长过程还不成熟,个别领导人的右倾,这都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艺术创作上你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尊重艺术规律,又要尊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又要关注他们这个人的整个经历,功过是非怎么写,怎么恰如其分地拿捏有度地让研究者认可,让普通观众认可,让有争议的那些敏感问题不在我们这个片子当中引起争议,你想想这得有多难;,第四反面人物怎么写,蒋介石怎么写,这里面的蒋介石跟抗战时期的蒋介石那不是一个手法刻画的,跟解放时期的蒋介石又不是一个手法刻画的,你怎么写反面人物不同历史阶段当中的不同面目,你写他是北伐英雄,显然不对,你写他是一无是处的绞杀革命的刽子手,恐怕412之前还不仅仅是,它还有两面性。这四点都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谁碰到这个难点谁就要脱一层皮,我们这个片子不但碰到了,而且还碰到了除了这四点之外还有的两个局限:第一它是为国家重要的年度庆典而量身定制的一部电视剧,刚才我们制作方讲了写入文件当中的,今年建军90周年这是写进文件的,那就要求你不能无限期地去磨本子,它是有创作时间要求的,按说创作跟时间挂上够的话这就不符合艺术创作规格,但是你必须在这样的时间段完成,这又是一个难点;再有它是必须在特定的播出平台播出的,央视,你制作机构现在我不想在央视播了,央视只给30集的钱,我换两家卫视,不行,你就得播,当然我不是说制作方有这个想法。

  这四大难点两大局限,你说让这个片子能够作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让我们的党史军史我们的文艺评论家,我相信包括我们的观众能够基本认可认同,那确确实实这里面所付出的心血代价、财力、物力,不深经其中你感受不到,这个我们这么多年了我们在座的重大题材老师有的都二十多年了,王福成王淼生老师还有沈学明张琦老师二十多年了,都知道这个片子的问题,所以在种种困难面前我们今天拿出这么一份答案,应该说值得祝贺,对制作方出品方投资方我觉得都应该给予高度肯定,特别是我们这个片子的民营制作机构,大家也都知道我们中国电视剧产业投资环境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人家拍电视剧利润回报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但是这部片子从50集到30集以后,我觉得利润空间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制作方出品方投资方还有这样大的热情,来到北京我们一起来研讨这部片子,我觉得这确确实实说明我们做这些片子的企业真是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你说他是政治任务,那对于我们部队对宣传文化部门是政治任务,对于投资方来讲可能说他不大会首先考虑这个政治任务,但是这部片子我觉得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在社会责任,在政治意识,在这种使命担当的这些大义面前,我觉得我们应该向《热血军旗》的制作方、投资方和出品方应该给他们以表扬给他们以鼓励,向他们表示敬意。

  还有我们两个宣传部我们常州市委宣传部,我们甘肃金昌市委,这么老远的北京最热的时候跑过来开这个研讨会,所以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确确实实就是这样,研讨的话题确确实实有很多,简单说三句话:

  第一完成了一项配合重大宣传活动的艺术创作。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圆满,大家知道今年的建军90周年那这个规格可是最高的规格了,国家庆典的最高规格就是这个规格,注意看一个大会一场文艺晚会一次沙场阅兵一个电影一个电视剧,基本上达到这个规格的年度重大庆典就是最高的国家级规格,建党建国的时候都是这个规格,除了这个规格再往下的可能有的时候是一个大会,有的时候是一场晚会,有时候大会加晚会但没有电视剧电影,如果说把一场电影电视剧都写进去了,那基本上就是最高规格了,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看出我们影视创作在我们国家这种宣传文化这样一个层面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个意义确实是很好地完成了一次配合我们重大国家的重点宣传活动的创作完成了这次创作,第二贡献了一部礼赞理想和信仰的艺术作品,这个我不说了,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这些,《热血军旗》热血与军旗就是理想和信仰,大家对它的内容都做了很多解读;第三积累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宝贵经验。在这三个意义上这部作品都做到了,特别是第三条,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这种经验的总结当然也有教训,也有大家提到的一些不足,也有制片方最初的一些考虑和最终不得放弃的一些艺术构想和一些已经拍好的剧集,我觉得确确实实不管怎么说这部作品是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又一次推动,碰到这些难点不要紧,我们就是一步一步地通过每一步具体的每一次具体创作,我们来很好地把握革命历史如何很好地艺术出行,革命精神如何在当代有最好形式的表达,革命年代创造的那种价值如何跟今天的我们这种主流价值观的对接,这些问题都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要面临的,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今天我们说的话最多的大概就是这种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革命历史变成艺术表达之后,还有感染力,还有价值引领,还有审美高度,要做到这些的结合这恐怕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下一步努力提升的方向,那么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我觉得除了大家刚才讲到的那些制作方作出的努力之外,我觉得创作者在努力探求让革命历史题材更具有艺术性这一点上他们做出的努力,应该是被肯定的,尽管现在删掉20集,但是这个向着一种艺术追求这样一种目标去探索的精神,我觉得不要因为被删减掉而放弃了这种探索,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我觉得就拍纪录片就行了,就拍专题片就行了,那你还叫什么电视剧呢?它一定要有它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考虑,所以我说50集跟30集之争不是是非之争不是谁对谁错之争,刚才下面我跟老蔡讲了这个问题,不是说砍到30集就说明你那20集是错的,不是这么回事,艺术上的角度和艺术领悟和理解的这个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这个肯定对一部作品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们最终服从的是审查要求是播出纪律是领导指示,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不能忘了这一条,别的没有,这条是必须的。

  所以说从南昌起义上来就开始写,你这是开门见山,这叫一语中的、主题突出很好,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你说我从黄埔军校开始写,我徐徐道来我徐徐展开娓娓道来也是一种艺术表达,这里面没有对错,如果说这个问题上升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角度,我觉得这对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对它的促进作用不是很好,不是这个问题,所以制作方我之所以今天这个问题,就是制作方不要因为砍掉了20集就觉得,经济损失我刚才讲了那我们从情怀道义上这个肯定了,砍掉的是20集它服从的是播出要求,比如央视一般来讲只能播30集,第二它服从的是我们今年的建军这个主题宣传,因为它就要在建军节前后播出,它要让观众迅速地看到这三大起义,这样一种播出要求也不能说不对,它是为了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更快进入主题,这也是一种审查要求播出要求,但是说由此我们以后就完全按照你的审查要求跟播出要求去给你量身订作了,这样就不对了,这样就放弃了对革命历史的艺术书写的追求,这将会把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引入歧途,会让这个创作倒退。

  所以特别在今天我觉得在刚才大家充分肯定这部片子成绩的同时,也是在我们充分我们肯定跟表扬了我们这个制作方跟投资方的同时,我希望不要因为这一点挫折放弃了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这个险峰攀登的勇气,如果不对革命历史进行艺术化书写,我们的革命历史的传承,我觉得它恐怕效果不会太好,所以对于砍掉10集也罢对于砍掉20集也罢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我们共同总结经验,重大办、制作方包括专家共同总结经验,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片子越来越好看,让宣传越来越有效果,让艺术越来越能够承载我们要表达的更多的革命的内容,那么在这部电视剧当中,我觉得你们所作出的点滴探索,都对下一步重大题材创作意义深远,比如充分地掌握史料,不管历史多么复杂多么丰富,在前期充分掌握史料,表现了对革命历史尊重和敬仰,第二把历史充分地故事化,第三,把故事充分地人物化,第四,把人物充分地性格化,这是一条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向艺术攀登的一个基本的艺术角度,你看刚才大家评价的时候都讲故事讲得好,那是因为你把历史事件故事性转换做得好,故事当中还不仅仅是历史事件,栩栩如生的人物,人物在承担着历史要素,光有人物还不行,这些人物性格鲜明,刚才提到的年轻的蒋介石那样一种狂妄、自满、骄横,那都是性格,艺术作品最后是性格打动人,光有故事没有人物不行,光有人物没有性格不行,模模糊糊都不行,所以我觉得做到这些转化这将是我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下一步要努力好好总结的经验。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刚才讲了积累的经验要认真总结,带来的教训也认真思考,这个教训是大家的,首先是管理部门的,是重大办的,是我们这里首先要总结的,但是制作方我觉得也从中能够,因为你们毕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从整个作品从诞生,从开始立意到今天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要是有很好的反思,我觉得对下一步作品会做得更好。就想到这些,就讲这么多,最后还是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

  易凯:感谢李司长的点评,出品方、制作方还有没有要发言的?熊总。

  熊诚:谢谢各位。

  易凯:我们扎扎实实研讨了三个半小时的《热血军旗》这部剧的研讨会,好,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吴江波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